第28條 法人侵權責任

第28條 法人侵權責任
1.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8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所定侵權行為之賠償,旨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自以被害人之私 益因不法侵害致受有損害為要件。而損害之發生乃侵權行為之要件,倘健 康未受有損害,即無因此所生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不生請求 權可得行使之問題,其請求權消滅時效自無從開始進行,此於民法第 197 條第 1 項後段所定 10 年時效亦然。蓋於毒物侵害等事件,往往須經長 久時日,甚至逾 10 年後始對健康造成損害,如以加害行為發生時即起算 10 年時效,不啻使被害人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形同具文,並造成 損害未發生即開始起算時效,自非允當。而被害人在損害發生前,其請求 權時效既未開始起算,須待健康受有損害,始得為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 求,對被害人而言,亦無不公平可言。按法人格獨立原則及股東有限責任 原則,固為現代公司法制發展之基石。惟公司股東倘濫用公司獨立人格, 利用公司型態迴避法律上或契約上之義務,造成社會經濟失序或其他侵害 債權人等顯不公平情形時,公司法人格獨立及股東有限責任原則即有加以 調整之必要。英美法系、德國法就此分別發展出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法人 格否認理論、直索理論等,俾能在特殊情形得以否認公司法人格,排除股 東有限責任原則,使股東就公司債務負責或追究股東責任,以達衡平救濟 之目的。而上開法理並非全盤否定公司法人格獨立,僅在個案上,如控制 股東有詐欺、過度控制、不遵守公司形式、掏空公司、或藉公司型態逃避 法令規範、契約義務、侵權責任等濫用公司法人格之不正行為,致損害公 司債權人時,為維誠信及衡平救濟,例外地否認公司法人格予以救濟,與 法人格獨立及股東有限責任原則不生扞格,亦無礙我國經濟之發展。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8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所定侵權行為之賠償,旨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自以被害人之私 益因不法侵害致受有損害為要件。而損害之發生乃侵權行為之要件,倘健 康未受有損害,即無因此所生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不生請求 權可得行使之問題,其請求權消滅時效自無從開始進行,此於民法第 197 條第 1 項後段所定 10 年時效亦然。蓋於毒物侵害等事件,往往須經長 久時日,甚至逾 10 年後始對健康造成損害,如以加害行為發生時即起算 10 年時效,不啻使被害人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形同具文,並造成 損害未發生即開始起算時效,自非允當。而被害人在損害發生前,其請求 權時效既未開始起算,須待健康受有損害,始得為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 求,對被害人而言,亦無不公平可言。按法人格獨立原則及股東有限責任 原則,固為現代公司法制發展之基石。惟公司股東倘濫用公司獨立人格, 利用公司型態迴避法律上或契約上之義務,造成社會經濟失序或其他侵害 債權人等顯不公平情形時,公司法人格獨立及股東有限責任原則即有加以 調整之必要。英美法系、德國法就此分別發展出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法人 格否認理論、直索理論等,俾能在特殊情形得以否認公司法人格,排除股 東有限責任原則,使股東就公司債務負責或追究股東責任,以達衡平救濟 之目的。
-----------------------------------------------------
裁判案由:
移除網路搜尋結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6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司法院釋字第 603 號闡釋資訊隱私權所立足之資訊自主權,既在保障人 民決定是否揭露其個人資料、及在何種範圍內、於何時、以何種方式、向 何人揭露之決定權,並保障人民對其個人資料之使用有知悉與控制權及資 料記載錯誤更正權之意涵。並審酌現今網際網路與數位資訊蓬勃發展,利 用網路所發布報導或張貼文章中揭露屬於個人隱私之個人資訊,乃屬常見 ,再因網際網路與搜尋引擎技術之發達,若報導或文章中有足以特定人別 、活動、過往記錄之個人資料存在,於網路上轉載後,被揭露個人資料者 所受不利益,當較先前僅紙本流通之時代更快速、廣泛、長久;且搜尋引 擎業者於網路使用者輸入資料主體之姓名搜尋後所提供之特定連接,已使 不特定多數人接近甚而取得各網路資料,進而影響資訊主體之資訊自主及 控制權。則前揭所謂被遺忘權,顯然已涵蓋在隱私權之範疇,並受憲法保 障至明。……而網路搜尋引擎業者各自運用獨特的演算法,將搜尋索引中 的網頁進行排序,為使用者提供實用而相關之搜尋結果,既屬搜尋引擎自 身之表現行為,乃一種言論形式,復具有協助公眾在網路上發布資訊,及 從網路上大量資訊中取得必要資訊之功能,對於促進現代社會網路資訊流 通確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以搜尋引擎業者所提供之檢索結果,縱屬商業上 意見表達或以營利為目的,仍應受憲法第 11 條之言論自由所保障,不得 任意加以限制或刪除,否則勢將戕害搜尋引擎業者之表現自由與中立性, 進而影響公眾之認知及判斷,甚至危及民主憲政之基礎。是於資訊主體主 張應將其個人身分資訊經搜尋引擎所得搜尋結果刪除時,自應就搜尋結果 所連結內容之資訊目的、公開資訊之目的及其社會意義、要求刪除事項之 性質是否與公共利益有關、公開資訊對被害人造成損害之程度、被害人以 何種行為導致發生此種侵害、被害人是否為公眾人物等因素,通盤衡酌考 量。且各項利益需相互對照衡量,並應隨個別事件之不同、事件之發展, 甚或單純時間之經過,以及當事人要求排除之手段等,就個案為認定。惟 於衡量結果仍不足以正當化該搜尋結果時,始得認為有被遺忘權存在。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裁判案由: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2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按所謂獨立著作,乃指著作人為創作時,係獨立完成而未抄襲他人先行之 著作而言。著作人為創作時,從無至有,完全未接觸他人著作,獨立創作 完成具原創性之著作,固屬獨立著作;惟著作人創作時,雖曾參考他人著 作,然其創作後之著作與原著作在客觀上已可區別,非僅細微差別,且具 原創性者,亦屬獨立著作。於後者,倘係將他人著作改作而為衍生著作, 固有可能涉及改作權之侵害,但若該獨立著作已具有非原著內容之精神及 表達,且與原著作無相同或實質相似之處,則該著作即與改作無涉,而為 單純之獨立著作,要無改作權之侵害可言。
-----------------------------------------------------
裁判案由: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2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按所謂獨立著作,乃指著作人為創作時,係獨立完成而未抄襲他人先行之 著作而言。著作人為創作時,從無至有,完全未接觸他人著作,獨立創作 完成具原創性之著作,固屬獨立著作;惟著作人創作時,雖曾參考他人著 作,然其創作後之著作與原著作在客觀上已可區別,非僅細微差別,且具 原創性者,亦屬獨立著作。於後者,倘係將他人著作改作而為衍生著作, 固有可能涉及改作權之侵害,但若該獨立著作已具有非原著內容之精神及 表達,且與原著作無相同或實質相似之處,則該著作即與改作無涉,而為 單純之獨立著作,要無改作權之侵害可言。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1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保險法第 53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保險人之代位權,係債權之法定移轉, 不待被保險人另為債權讓與之表示,此與民法第 294 條規定之債權讓與 ,係基於法律行為(準物權行為),非經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對 於債務人不生效力者迥異。又損害賠償,祇應填補被害人實際損害,保險 人代位被保險人請求損害賠償時,法院應調查被保險人實際所受之損失, 如其實際損害額超過或等於保險人已給付之保險金額,保險人得就其給付 保險金額之範圍,代位被保險人請求賠償;如其實際損害額小於保險人給 付之保險金額,保險人所得代位請求賠償者,應以該損害額為限,此為保 險法上利得禁止原則之強行規定。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1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損害賠償,祇應填補被害人實際損害,保險人代位被保險人請求損害賠償 時,法院應調查被保險人實際所受之損失,如其實際損害額超過或等於保 險人已給付之保險金額,保險人得就其給付保險金額之範圍,代位被保險 人請求賠償;如其實際損害額小於保險人給付之保險金額,保險人所得代 位請求賠償者,應以該損害額為限,此為保險法上利得禁止原則之強行規 定。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查 77 年 1 月 29 日修正之證交法第 32 條第 1 項第 1 款就發行人 募集有價證券時應向認股人或應募人交付之公開說明書,其應記載之主要 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者,明定發行人之負責人,對於善意之相對人, 因而所受之損害,應就其所應負責部分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且依增訂 之第 2 項,該負責人對於未經會計師等專門職業或技術人員簽證部分, 如能證明已盡相當之注意,並有正當理由確信其主要內容無虛偽、隱匿情 事或對於簽證之意見有正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免負賠償責任。而該法 迄 95 年 1 月 11 日始增訂第 20 條之 1,規定發行人之負責人對於發 行人申報或公告之財務報告及業務文件,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 ,對於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及除發 行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如能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 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者,免負賠償責任,暨因其過失致損害發 生者,應依其責任比例,負賠償責任。於此之前之證交法第 20 條第 1 至 3 項則僅規定:「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或買賣,不得有虛偽、詐欺 或其他足致他人誤信之行為。」、「發行人申報或公告之財務報告及其他 有關業務文件,其內容不得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違反前二項規定 者,對於該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或出賣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 責。」,就發行人之負責人是否亦應負賠償責任,及其責任範圍與舉證責 任分配,並不明確。惟上開修正前之證交法第 20 條及第 32 條,均係為 保護投資人之權益,避免發生證券詐欺之行為,就資訊公開義務之違反所 設之規定,基於同一之法律理由,於證交法第 20 條之 1 增訂前,有價 證券之發行人如有財報不實情事,非不得類推適用上開第 32 條規定,認 責任主體包括發行人之負責人,且採過失推定主義,如欲免責,即應就已 盡相當之注意,並有正當理由確信其主要內容無虛偽、隱匿情事或對於簽 證之意見有正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負舉證責任。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12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按九十五年一月十一日修正公布之證券交易法增訂第二十條之一第三項規 定:會計師辦理第一項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之簽證,有不正當行為或 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義務,致第一項之損害發生者,負賠償責任。 參以第二十條之修正理由載明「財務報告及有關財務業務文件內容有虛偽 、隱匿情事,相關人員所應負擔之賠償責任有其特殊性,且與第一項所規 範之行為主體不同,爰修正第三項,將有關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不實 所應負擔之民事賠償責任規定移至第二十條之一另予規範。」準此,簽證 會計師之責任,自應優先適用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之一第三項之規定。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01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有關證券市場重大消息之成立時點,非可一概而論,應綜合相關事件之發 生經過及其結果,為客觀上之整體觀察,判斷該消息成立時其實現之機率 ,以及對公司股票價格或對於正當投資人之投資決定,是否會產生重大影 響而定,不以該消息已成為確定事實為必要。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按企業經營者能證明其無過失者,法院得減輕其賠償責任之規定,係因消 保法第七條就企業經營者應負無過失賠償責任,基於衡平利益而設,固須 由企業經營者舉證證明自己無過失。惟無過失之證明,因屬消極事實,難 於舉出直接證據以實其說,自得由企業經營者提出並證明在經驗法則或論 理法則上,足以推認該無過失之間接事實,以盡其舉證責任,非以直接證 明為必要。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一)按股票交易價格常以發行公司過往經營績效、公司資產負債、財務 業務狀況等資訊揭露及其他相關因素為依歸,俾使市場上理性投資 人得以形成判斷。是公司發布不實資訊,不僅造成個別投資人受騙 ,抑且欺騙整體證券市場;個別投資人縱未取得特定資訊,亦因信 賴市場而依市價買賣,自應推定其買賣與不實資訊間存有交易因果 關係。 (二)破產法第一百四十九條前段關於破產免責之規定,限於「依調協或 破產程序已受清償」之破產債權人,始有其適用。故破產債權人不 論依調協條件或依破產財團分配而獲得部分清償,其未能受清償部 分債權之請求權始告消滅,至受償成數多寡則非所問。倘其債權全 未受清償,則其請求權即不因該條規定而歸消滅。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一百零五條前段規定: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欠缺、被詐 欺、被脅迫,或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 實之有無,應就代理人決之,肇因於本人藉代理人之行為以擴大其活動範 圍,該代理人於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所為或所受意思表示而生之法律效 果,依同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規定,均歸屬於本人,因而代理人為代理 行為時,其「意思表示瑕疵」或「明知或可得而知其事情」事實之有無? 應就為意思表示之代理人決之,並使法律效果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此乃 該條規定之所由設。至為本人服勞務之使用人有此情形時,究以何人之意 思表示以為斷?我民法雖未設有規範,惟使用人為本人為意思表示或從事 一定事務,對外均未自為意思表示,且其效力亦應同歸於本人,殊與本人 藉代理人之行為輔助而擴大其活動範圍者相類。因此,使用人在參與本人 意思表示形成之過程中,如因其被詐欺、脅迫;或為本人從事一定事務( 包括法律及非法律行為)時,就其是否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 其效力受影響者,各該事實之有無?參照民法第一條「相類似之案件,應 為相同處理」之法理,自應類推適用民法第一百零五條前段規定,就使用 人決之,而由本人主張或承擔其法律效果。
-----------------------------------------------------
裁判案由:
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查法院於認定有無侵害著作權之事實時,應審酌一切相關情狀,就認定著 作權侵害的兩個要件,即所謂接觸及實質相似為審慎調查,其中實質相似 不僅指量之相似,亦兼指質之相似。在判斷圖形、攝影、美術、視聽等具 有藝術性或美感性之著作是否抄襲時,如使用與文字著作相同之分析解構 方法為細節比對,往往有其困難度或可能失其公平,因此在為質之考量時 ,尤應特加注意著作間之「整體觀念與感覺」。而在量的考量上,主要應 考量構圖、整體外觀、主要特徵、顏色、景物配置、造型、意境之呈現、 角度、形態、構圖元素、以及圖畫中與文字的關係,以一般理性閱聽大眾 之反應或印象為判定標準。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6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一)查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規定:「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 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 」,揆其旨趣乃因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意在使人類互盡保護之 義務,倘違反之,致損害他人權利,與親自加害無異,自應使其負 損害賠償責任。惟其性質上屬於「轉介條款」及「概括條款」,自 須引入連結該條以外之其他公私法中之強制規範,使之成為民事侵 權責任的內容,俾該項不明確之法律規範得以充實及具體化。而所 謂「保護他人之法律」,亦屬抽象之概念,應就法規之立法目的、 態樣、整體結構、體系價值,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等因 素綜合研判之;凡以禁止侵害行為,避免個人權益遭受危害,不問 係直接或間接以保護個人權益為目的者,均屬之。依此規定,苟違 反以保護他人權益為目的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即推定為有過 失,而損害與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行為間復具有因果關係者,即應 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加害人如主張其無過失,依舉證責任倒置( 轉換)之原則,則應由加害人舉證證明,以減輕被害人之舉證責任 ,同時擴大保護客體之範圍兼及於權利以外之利益。 (二)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事業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 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乃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 保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防止不公平競爭(不正競爭)行為 發生而設之涵蓋性規範(同法第一條參照)。如事業利用其市場上 與消費者資訊不對等之相對優勢地位,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 交易資訊引人錯誤之方式或其他顯失公平之手段,從事不公平交易 行為,使消費者之權益遭受損害,而足以影響交易秩序者,自可認 為係該當於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所規定之行為,構成以違反 保護他人權益為目的之法律,而有該條項規定之適用。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6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查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規定:「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 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揆其旨趣 乃因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意在使人類互盡保護之義務,倘違反之,致 損害他人權利,與親自加害無異,自應使其負損害賠償責任。惟其性質上 屬於「轉介條款」及「概括條款」,自須引入連結該條以外之其他公私法 中之強制規範,使之成為民事侵權責任的內容,俾該項不明確之法律規範 得以充實及具體化。而所謂「保護他人之法律」,亦屬抽象之概念,應就 法規之立法目的、態樣、整體結構、體系價值,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 會發展等因素綜合研判之;凡以禁止侵害行為,避免個人權益遭受危害, 不問係直接或間接以保護個人權益為目的者,均屬之。依此規定,苟違反 以保護他人權益為目的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即推定為有過失,而損 害與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行為間復具有因果關係者,即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
-----------------------------------------------------
裁判案由:
返還土地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3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法院依職權適用法律,應在當事人所特定之訴訟標的之範圍內,始可為之 ,而不能逕行變更當事人所主張之訴訟標的,以尊重當事人實體上處分之 自由,並貫徹無訴即無裁判之司法中立性原則,及避免造成突襲性之裁判 。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1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非法人之團體雖無權利能力,然日常用其團體之名義為交易者比比皆是,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為應此實際上之需要,特規定此等團體設有代 表人或管理人者,亦有當事人能力。所謂有當事人能力,自係指其於民事 訴訟得為確定私權之請求人,及其相對人而言。是非法人之團體因上開相 同情事侵害他人權利時,除法律明文排除外,自應認其有侵權行為能力, 庶免權利義務失衡。
-----------------------------------------------------
裁判案由: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5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如依外部客觀情事觀之,足認其可預期取得之利益,因責任原因事實之發 生,致不能取得者,即可認為係所失之利益。是此項所失利益如具有繼續 性之狀態,應就債權人在該繼續期間所可預期取得之利益,綜合加以評估 調查,不能單以一時一地所失之利益作為認定之標準。若不能證明債權人 在該繼續期間可取得利益之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自非不得依民事 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由法院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 定其數額。
-----------------------------------------------------
裁判案由: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3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按發明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 完成者,該發明即不具進步性。惟進步性之判斷應就申請專利之發明整體 為之,非僅針對個別或部分技術特徵。若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依據先前技術,並參酌申請時之通常知識,顯然可能促使其組合、 修飾、置換或轉用先前技術而完成申請專利之發明者,應認該發明不具進 步性。而二件以上之先前技術與申請專利之發明屬相同或相關之技術領域 ,所欲解決之問題、功能或作用相近或具關連性,且為申請專利之發明所 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得知,而有合理組合動機,且申請專利之 專利技術內容,可為該等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者,則該等先前技術之組合可 據以認定該申請專利之發明不具進步性。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1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修正前證交法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四項規定,第一項所稱有重大影響其 股票價格之消息,指涉及公司之財務、業務或該證券之市場供求、公開收 購,對其股票價格有重大影響,或對正當投資人之投資決定有重要影響之 消息;其範圍及公開方式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而主管機 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九十五年五月三十日訂定發布之證券交易 法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四項重大消息範圍及其公開方式管理辦法第四條 規定,前二條所定消息之成立時點,為事實發生日、協議日、簽約日、付 款日、委託日、成交日、過戶日、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決議日或其他足資 確定之日,以日期在前者為準。其立法理由為:重大消息之發生與經過有 許多時點,為求明確,明定其成立時點,以日期在前者為準。另本條對於 重大消息之認定係參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判決,包含初步之合併磋商( 即協議日)亦可能為重大消息認定之時點。依此規定,可知修正前證交法 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所謂獲悉發行股票公司有重大影響股票價格之 消息,係指獲悉在某特定時間內將成為事實之重大影響股票價格之消息而 言,並不限於獲悉時該消息已確定成立或已為確定之事實為必要。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12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查七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之證交法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三項,於規範 募集、發行、私募或買賣有價證券之誠實義務及損害賠償責任之主體範圍 與舉證責任分配,雖規定不盡明確,惟參酌九十五年一月十一日修正之同 法第二十條之一第一項,業已規定:「前條第二項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 文件或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 匿之情事,下列各款之人,對於發行人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 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一、發行人及其負責人。 二、發行人之職員,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者」;第 二項規定:「前項各款之人,除發行人、發行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如 能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 事者,免負賠償責任」;第五項規定:「第一項各款……之人,除發行人 、發行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因其過失致第一項損害之發生者,應依其 責任比例,負賠償責任」,及七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之同法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二項,並就公開說明書記載為虛偽或隱匿行為其責任主體及 舉證責任分配設其明文規範,則上開增修之規定,經斟酌其立法政策、社 會價值及法律體系精神,應係合乎事物本質及公平正義原則,為價值判斷 上本然或應然之理,自可引為法理而予適用。是以適用修正前證交法第二 十條規定之損害賠償責任時,在解釋上,自應援引上開新法第二十條之一 規定之趣旨及民法第一條之規定,將發行證券公司(發行人)負責人,包 括董事長、總經理與公司法第八條所稱當然負責人之董事及職務負責人之 監察人、經理人,均涵攝在該條第三項所規定之責任主體範圍之列,以維 護證券市場之交易秩序及保障投資人之權益;並就發行人及發行人負責人 ,其中關於董事長、總經理部分採結果責任主義(無過失主義),課其縱 無故意或過失,亦應負賠償責任。至其他應負賠償責任之發行人負責人即 公司法第八條所稱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部分,則採過失推定主義,由 其舉證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 之情事者,始得主張免負賠償責任,以與證交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 一款之罪係採故意之刑事責任有所區隔。另基於責任衡平之考量,於法院 認定發行人及發行人負責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之其他負責人,或曾在財 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之發行人職員應負責任時,尤須考量 導致或可歸屬於被害人損失之每一違法人員之行為特性,及違法人員與被 害人損害間因果關係之性質與程度,進而依其責任比例之不同以定其賠償 責任,參照該增修條文之立法理由益明。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10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 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八十七條 第一項定有明文。該條項所稱請求回復其損害者,除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 之損害為範圍外,其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更不以刑事訴訟之被告為限, 即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亦包括在內。次按民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法人對 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 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此係就法人侵權行為責任所作之特別規定。所稱法人 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包括雖未經登記為董事,但實際為該法人之負 責人即有權代表法人之實質董事在內。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10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所謂法理,乃指為維持法秩序之和平,事物所本然或應然之原理;法理之 補充功能,在適用上包括制定法內之法律續造(如基於平等原則所作之類 推適用)及制定法外之法律續造(即超越法律計畫外所創設之法律規範) 。因此,證券交易法第二條既規定:「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買賣,其 管理、監督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公司法及其他有關法律之 規定」,則有關因證券交易所生之損害賠償事件,在事實發生時縱無實定 法可資適用或比附援引(類推適用),倘其後就規範該項事實所增訂之法 律,斟酌立法政策、社會價值及法律整體精神,認為合乎事物本質及公平 原則時,亦可本於制定法外法之續造機能(司法自由造法之權限),以該 增訂之條文作為法理而填補之,俾法院對同一事件所作之價值判斷得以一 貫,以維事理之平。
-----------------------------------------------------
裁判案由:
請求拆屋還地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7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爭點效」之適用,固必須前後兩訴之訴訟當事人同一,始有適用。惟前 後二訴之當事人不同,如係因其中一訴為普通共同訴訟(主觀的訴之合併 )之故,則在前後二訴相同之當事人間,仍可發生「爭點效」。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6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按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 定,與其請求之是否成立無涉。查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為美商雷曼公司之 子公司,美商雷曼公司實質操控相對人之一切業務及決策,相對人之破產 管理人於第三次破產報告中已指出相對人並無員工,英商雷曼公司係擔任 該公司債券發行計畫之安排機構、交易商、計算代理人及記帳活動,以協 助雷曼集團取得營業活動之融資,足見雷曼集團公司間財務係一體,利用 設立不同法律實體切割責任,各關係企業之設立僅係規避或隱匿責任之工 具,對外藉由發行債券謀利,相對人應與美商雷曼公司、英商雷曼公司及 雷曼亞洲投資公司負民法第二十八條、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百八十五條 及第一百八十八條共同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6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民事事實審法院,應就當事人所主張之要件事實加以調查及認定,再就其 所認定之事實涵攝於其所適用之法律,以獲得一定之結論。而第三審法院 為法律審,應以原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為判決基礎,第三審雖得斟酌事實審 言詞辯論筆錄所記載當事人陳述之事實,但不得自行認定事實;因此第二 審法院負有認定事實之職責,自應就當事人之攻擊防禦方法,斟酌全辯論 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加以確定之,俾作為第三審法院判斷及適用法律 之依據。
-----------------------------------------------------
裁判案由:
請求確認合約關係不存在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5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按訴狀送達後,有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或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 之情形,原告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五條第 一項第二款、第七款所明定。所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係指變更或追加 之訴與原訴之原因事實,有其社會事實上之共通性及關聯性,而就原請求 所主張之事實及證據資料,於變更或追加之訴得加以利用,且無害於他造 當事人程序權之保障,俾符訴訟經濟者,均屬之。
-----------------------------------------------------
裁判案由:
違反商標法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1 月 10 日
裁判要旨:
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關於同法第二十三 條案件依通常或簡式審判程序之附帶民事所為裁判,提起上訴或抗告者, 應向管轄之智慧財產法院為之。又法院得為簡易判決處刑者,以所科之刑 係宣告緩刑、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及拘役或罰金為限;於檢察官聲請以 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經法院認應為無罪判決之諭知者,應適用通常程序 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四十九條第三項、第四百五十一條之一第四項 但書第三款、第四百五十二條分別規定甚明。地方法院簡易庭對被告為簡 易判決處刑後,經提起上訴,而地方法院合議庭認應為無罪判決之諭知者 ,依同法第四百五十五條之一第三項準用第三百六十九條第二項之規定意 旨,應由該地方法院合議庭撤銷簡易庭之判決,改依第一審通常程序審判 。其所為判決,應屬於第一審判決。附帶民事訴訟除本編有特別規定外, 準用關於刑事訴訟之規定,亦為同法第四百九十條前段所明定。
-----------------------------------------------------
裁判案由:
回復名譽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9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侵權行為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惟法人乃法律上擬制之人格,其一切事務 必須依靠其代表人或受僱人行使職權或執行職務始得為之,故其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係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 他人之損害,或法人之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時,始與 各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
-----------------------------------------------------
裁判案由: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6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按法院採為裁判基礎之證據,應使當事人就該證據及其調查之結果為言詞 辯論,使得盡其攻擊防禦之能事。原審卷內所附「九十一年度營業事業各 業同業所得暨利潤標準」表上蓋有審判長一○○年一月十三日之日期章( 按係言詞辯論期日之後),並批示「附卷」,究係何方聲請提出之證據? 其出處為何?均不明確;原審亦未提示並命兩造為辯論,顯未踐行上開言 詞辯論之程序,乃遽採為判決之基礎,即有違誤。
-----------------------------------------------------
裁判案由:
回復損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1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 法第四百八十七條第一項定有明文。該條項所稱請求回復其損害 者,除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範圍外,其附帶民事訴訟之 對象,更不以刑事訴訟之被告為限,即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亦包括在內。 (二)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 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一項定有明文。 故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八十七條第一項所謂請求回復其損害,係指 請求回復損害發生前之原狀而言,而該回復原狀者,固多依給付 之訴之聲明為請求,惟因偽造本票罪行而受有損害之人,倘認對 刑事被告或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依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之訴,或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已執該本票為強制執行,則依債 務人異議之訴或分配表異議之訴,即得回復其所受損害,自非不 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訴。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按依營業秘密法第二條規定,得作為該法保護對象之營業秘密,固以具有 秘密性(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經濟價值(因其秘密性而具有 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保密措施(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 且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始足稱之。惟同法第一條既規定:「 為保障營業秘密,維護產業倫理與競爭秩序,調和社會公共利益,特制定 本法」,是於判斷爭執之資訊是否符合上開營業秘密要件時,自應以第一 條規定之立法目的為重要依據。若僅表明名稱、地址、連絡方式之客戶名 單,可於市場上或專業領域內依一定方式查詢取得,且無涉其他類如客戶 之喜好、特殊需求、相關背景、內部連絡及決策名單等經整理、分析之資 訊,即難認有何秘密性及經濟價值;又市場中之商品交易價格並非一成不 變,銷售價格之決定,復與成本、利潤等經營策略有關,於無其他類如以 競爭對手之報價為基礎而同時為較低金額之報價,俾取得訂約機會之違反 產業倫理或競爭秩序等特殊因素介入時,亦難以該行為人曾接觸之商品交 易價格資訊逕認具有經濟價值,以調和社會公共利益。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0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禁止內線交易之理由,學理上固有所謂資訊平等理論、信賴關係理論或私 取理論之區別,惟實際上均係基於「公布消息否則禁止買賣」之原則所發 展出來之理論,即具特定身分之公司內部人於知悉公司之內部消息後,若 於未公開該消息前,即在證券市場與不知該消息之一般投資人為對等交易 ,該行為本身即已破壞證券市場交易制度之公平性,足以影響一般投資人 對證券市場之公正性、健全性之信賴,故內線交易之可非難性,並不在於 該內部人是否利用該內線消息進行交易而獲取利益或避免損害,而是根本 腐蝕證券市場之正常機制,影響正當投資人之投資決定甚或進入證券市場 意願,故各國莫不超脫理論爭議,而以法律明定禁止內線交易,對違反者 課以民、刑責任。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查系爭象頭圖商標業經智財局於九十年十二月十八日以該商標與被上訴人 之象圖商標近似,評定註冊無效,為原審確定之事實。日○公司自斯時起 ,就該商標有上開不得註冊之違法事由,不得諉為不知,其仍繼續使用該 商標,自有侵害被上訴人象圖商標專用權之故意或過失。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按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係以公務員執行公法上之職務有所違背,侵害 他人權利為要件,此與公務員因私法關係所生之侵權行為,國家機關應依 民法第二十八條及第一百八十八條負損害賠償責任之情形不同,不生一請 求權時效完成,影響及另一請求權行使之問題。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03 日
裁判要旨:
第三人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規定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係行使法律所賦 予之訴訟權利,通常固欠缺不法性,且除有同法第十八條所定停止執行之 情形外,該第三人異議之訴之提起,原則上亦不致使執行債權人發生不利 之影響,而無須對執行債權人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但強制執行開 始後,若第三人出於阻止強制執行程序之進行,以加害於執行債權人之意 圖,透過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之手段,達其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之目的,而 其行為已符合侵權行為之要件時,則其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與聲請停止強 制執行之行為,即均屬權利濫用而具有不法性,如因此致執行債權人受有 損害,該債權人自得依侵權行為之相關規定,請求第三人賠償,始符第三 人因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而依法院裁定提供擔保,於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不 當,致執行債權人受損害時,應以之賠償該債權人之立法原意。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按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九款規定,管委會係由區分所有權人選任 住戶若干人為管理委員所設立之組織,旨在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 事項」及「公寓大廈管理維護事務」,於完成社團法人登記前,僅屬非法 人團體,固無實體法上完全之權利能力。然現今社會生活中,以管委會之 名義為交易者比比皆是。於民事訴訟法已有第四十條第三項:「非法人之 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有當事人能力」規定之外,公寓大廈管理 條例更於第三十八條第一項明文規定:「管理委員會有當事人能力」,明 文承認管委會具有成為訴訟上當事人之資格,得以其名義起訴或被訴,就 與其執行職務相關之民事紛爭享有訴訟實施權;並於同條例第六條第三項 、第九條第四項、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二十一條、第二 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十三條第三款但書,規定其於實體法上亦具 享受特定權利、負擔特定義務之資格,賦與管委會就此類紛爭有其固有之 訴訟實施權。故管委會倘基於規約約定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所為職務 之執行致他人於損害,而應由區分所有權人負賠償責任時,其本身縱非侵 權行為責任之權利義務歸屬主體,亦應認被害人得基於程序選擇權,並依 上開同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一項規定及訴訟擔當法理,選擇非以區分所有權 人而以管委會為被告起訴請求,俾迅速而簡易確定私權並實現私權,避免 當事人勞力、時間、費用及有限司法資源之不必要耗費。且因同條第二項 明定:「管理委員會為原告或被告時,應將訴訟事件要旨速告區分所有權 人」,與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訴訟告知之規定旨趣相當,而受訴法院亦 得依同法第六十七條之一規定,依職權通知各區分所有權人,賦與各區分 所有權人參與該訴訟程序之機會,則將來確定判決之既判力,依同法第四 百零一條第二項規定及於各區分所有權人,即具正當化之基礎。對於未受 告知或通知之區分所有權人,因係非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而未獲參與訴訟程 序機會,即未獲事前之程序保障,如認有不能提出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攻 擊或防禦方法,致對其不利之情事,自得依同法第五百零七條之一以下有 關事後程序保障規定之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行使權利,其應有之權益亦獲 確保。否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管委會有當事人能力,即失其意義, 當非立法本意(併參見本院五十年台上字第二七一九號判例意旨)。
-----------------------------------------------------
裁判案由: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4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 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故原告所主張損害賠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 要件者,即難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且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係指依經 驗法則,綜合行為當時所存在之一切事實,為客觀之事後審查,認為在一 般情形下,有此環境、有此行為之同一條件,均可發生同一之結果者,則 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相當條件,行為與結果即有相當之困果關係。反之 ,若在一般情形上,有此同一條件存在,而依客觀之審查,認為不必皆發 生此結果者,則該條件與結果並不相當,不過為偶然之事實而已,其行為 與結果間即無相當因果關係,不能僅以行為人就其行為有故意過失,即認 該行為與損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4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專利權人自己製造、販賣或同意他人製造、販賣之專利物品經第一次流入 市場後,專利權人就該專利物品之權利已經耗盡,不得再享有其他權能, 此即為權利耗盡原則。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3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為一部請求者,就實體法而言固得自由行使該一部債權,惟在訴訟法上乃 為可分之訴訟標的,其既判力之客觀範圍仍以該起訴之聲明為限度,且祇 就該已起訴部分有中斷時效之效果。從而因一部請求而起訴之中斷時效, 並不當然及於嗣後將其餘殘額擴張請求之部分。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一)債權人得將債權讓與於第三人,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項前段定 有明文。又債權之讓與,依民法第二百九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非 經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對於債務人固不生效力,惟法律設 此規定之本旨,無非使債務人知有債權讓與之事實,受讓人對於債 務人主張受讓事實行使債權時,既足使債務人知有債權讓與之事實 ,即應認為兼有通知之效力。 (二)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在受命法 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舉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九條第 一項定有明文,故自認為當事人承認他造主張之事實為真實之訴訟 行為,民事訴訟法關於自認之規定,僅於當事人兩造間有其適用, 於當事人以外之第三人不在適用之列。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檢察官之起訴,固無拘束民事訴訟之效力,然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 條第四項之規定,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將得心證之理由 ,記明於判決;未記明於判決者,即為同法第四百六十九條第六款所謂判 決不備理由。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民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之目的在謀求加害人與被害 人間之公平,故在裁判上法院得以職權減輕或免除之。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 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 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 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 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 ,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 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 性,則無保護之必要。
-----------------------------------------------------
裁判案由:
職業災害補償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3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不真正連帶債務之發生,係因相關之法律關係偶然競合所致,多數債務人 之各債務具有客觀之同一目的,而債務人各負有全部之責任,債務人中之 一人或數人向債權人為給付者,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 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此所定連帶賠償責 任,乃係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並非侵權行為上之責任,故其請求權之消 滅時效,應適用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之規定。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侵權行為所以要求行為人應負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者,蓋自被害人立場 言,經法律承認之權益應受保障。侵權行為制度既以填補損害為目的,為 維持社會的共同生活,自有必要要求行為人負擔抽象過失責任,方可保障 一般人的權益不致任意受侵害。關於未成年人的過失責任,仍應以同年齡 、具有相當智慧及經驗之未成年人所具注意能力為標準。由此觀之,注意 能力不及善良管理人之程度者,令其負抽象過失責任,已逾越加害人所能 注意之能力範圍,與負無過失責任無異。 被上訴人○○○於事故發生時,僅係未成年人,如課以善良管理人較重注 意義務,顯失衡平,被上訴人○○○之過失注意義務,僅應以同年齡、具 有相當智慧及經驗之未成年人所具注意能力為標準,以及出於熱心無償助 人且攸關公共利益者之特性,應從輕酌定,以免傷及青少年學生愛心之滋 長。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之規定,固係以權利之侵害為侵權行為要 件之一,非侵害既存法律體系所明認之權利,不構成侵權行為。惟同法條 後段規定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害於他人者,亦同。則侵權行為係 指違法以及不當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而言,至於侵害係何權利,要非所問 。所謂違法以及不當,不僅限於侵害法律明定之權利,即違反保護個人法 益之法規,或廣泛悖反規律社會生活之公序良俗者,亦同。故同法第一百 八十四條第二項之所謂法律,係指一切以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規範而言 。建築改良物為高價值之不動產,其興建、使用應依法管理(土地法第一 百六十一條、建築法第一條、第二十八條參照),倘於興建時有設計缺失 、未按規定施工,或偷工減料情事,即足以影響建築改良物本身之使用及 其價值。關於建築改良物之興建,建築法就起造人、承造人、設計人、監 造人所為規範(建築法第十三條、第三十九條、第六十條、第七十條參照 ),自均為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彼等應負誠實履行義務,不得違反, 如有違反而造成建築改良物之損害,對建築改良物所有人,難謂毋庸負損 害賠償責任。且此之所謂損害,不以人身之損害為限,亦包括建築改良物 應有價值之財產損害在內。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3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 ,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 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 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二十八條 )。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一百 八十八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可否謂:民法對於侵權行 為並未特別規定限於自然人,法人組織體內部自然人為法人所為之行為, 不論適法或不適法行為,均應視為法人本身之行為,法人應負損害賠償責 任等語,亦非無疑。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誹謗罪之成立,以行為人之行為出於故意為限;民法上不法侵害他 人之名譽,則不論行為人之行為係出於故意或過失,均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此觀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及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自 明。而所謂過失,乃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即欠缺注意義務之謂。構成侵 權行為之過失,係指抽象輕過失即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言。行為 人已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應依事件之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 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之代價,而 有所不同。新聞自由攸關公共利益,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俾新聞 媒體工作者提供資訊、監督各種政治及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倘嚴格 要求其報導之內容必須絕對正確,則將限縮其報導空間,造成箝制新聞自 由之效果,影響民主多元社會之正常發展。故新聞媒體工作者所負善良管 理人之注意義務,應從輕酌定之。倘其在報導前業經合理查證,而依查證 所得資料,有相當理由 確信其為真實者,應認其已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義務而無過失,縱事後證明其報導與事實不符,亦不能令負侵權行為之損 害賠償責任。惟為兼顧個人名譽法益之保護,倘其未加合理查證率予報導 ,或有明顯理由,足以懷疑消息之真實性或報導之正確性,而仍予報導, 致其報導與事實不符,則難謂其無過失,如因而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即 應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公眾人物之言行事關公益,其固應以最大 之容忍,接受新聞媒體之監督,然新聞媒體就其言行之報導,仍負查證之 注意義務,僅其所負注意程度較為減輕而已。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間因訂立契約而成立法律關係所衍生之紛爭應如何適用法律,固屬 法院之職權,惟法院於適用法律前所應認定之事實,除非當事人約定之內 容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而當然無效,可不受拘束外,仍應以該契約約定之 具體內容為判斷基礎,不得捨當事人之特別約定,而遷就法律所規定之有 名契約內容予以比附適用,此乃私法自治、契約自由原則之體現。
-----------------------------------------------------
裁判案由:
請求讓受畸零地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按建築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畸零地非與鄰接土地調整地形或合併使用,不得 建築,旨在增進土地使用,健全都市發展,並非賦予畸零地所有權人得以 當期公告現值強制買受鄰接土地之權利,此觀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一、二項 規定,畸零地所有權人申請徵收、承購鄰接私有土地時,其價格應以市價 、評定價格或標售價格為準即明。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三項雖規定公有土地 准照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期土地公告現值讓售鄰接土地所有權人,惟倘 公有土地管理機關認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期公告現值與市價顯不相當, 而另行評定適當之讓售價格,仍為法之所許,畸零地所有權人並無請求公 有土地管理機關以鄰接公有土地當期公告現值讓售該宗土地之權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整理)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其法律性質、構成要 件及規範功能各不相同。買受人如主張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 行責任,而請求其賠償損害時,無民法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之適用。原判 決認定上訴人主張不完全給付,乃又適用民法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謂上 訴人已逾六個月之除斥期間,而不得請求賠償,自難謂當。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勞工在勞基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之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同法第十 三條前段定有明文。此項規定旨在避免勞工於職業災害傷病醫療期間,生 活頓失所依,係對於罹受職業災害勞工之特別保護,應屬強制規定,雇主 違反上開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自不生契約終止之效力。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間因訂立契約而成立法律關係所衍生之紛爭應如何適用法律,固屬 法院之職權,惟法院於適用法律前所應認定之事實,除非當事人契約約定 之內容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而當然無效,可不受拘束外,仍應以該契約約 定之具體內容為判斷基礎,不得捨當事人之特別約定,而遷就法律所規定 之有名契約內容予以比附適用。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商標法第六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商標專用權人之業務上信譽,因侵害而 致減損時,並得另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係有別於同條第一項財產上損 害賠償請求權之非財產上商譽損害請求權,祗須商標專用權人之業務上信 譽,因商標受侵害致減損時,即足當之。至其賠償之金額,自應審酌當事 人雙方之資力、侵害商譽之程度及其他一切情形定之。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十八條係就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 於他人之損害,加於法人連帶負賠償責任,非規定董事或有代表權之人對 於法人所負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應連帶負責。原審就上訴人林勇福 因執行職務,加損害於被上訴人之事實,未具體認定,僅以「全董公司應 負賠償責任,林勇福為該公司法定代理人,執行職務時未能善盡監督之責 ,依民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等詞,判命林勇福給付, 尤有可議。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債務人得按給付時 給付地之市價,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但訂明應以外國通用貨幣為 給付者,不在此限。故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除當事人約定應以該 外國通用貨幣為給付者外,唯債務人得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為給付,倘債 權人請求給付,則須依債之本旨,請求債務人以外國通用貨幣給付之,不 得逕行請求給付我國通用貨幣。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 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之經理人……在執行職務範圍 內,亦為公司負責人」,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八條第二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公司經理人之委任,其所為之登記,僅屬對抗要件,此項委任經理之 有效存在,並不以登記為其要件,此細繹公司法第十二條之規定,自可明 瞭 (參見本院六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七六○號判例意旨) 。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債務人應依債之本旨為給付,僅在特別情事下始得免責,乃債法之大原則 ;茍債務人之給付與債之內容不符,而主張免責者,自應就其歸責事由不 存在負舉證責任。承攬人完成之工作,應使其具備約定之品質,及無減少 或滅失其價值,或不適於通常或約定使用之瑕疵,民法第四百九十二條定 有明文。此項承攬人之瑕疵擔保責任固係無過失責任,不以承攬人具有過 失為必要,亦不因定作人另委有監工之人,而得減輕或免除其責任。若因 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發生瑕疵,則亦發生不完全給付之問題, 此時定作人除得請求修補或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報酬外,依同法第四百九 十五條規定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一 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 ,應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二十八條定有明文。所謂 執行職務,凡在外觀上足認為機關之職務行為,及在社會觀念上,與 職務行為有適當牽連關係之行為,均屬之。 二 以信用狀為付款方法之交易,出賣人通常皆待收到信用狀後,始辦理 貨物裝運手續。可見信用狀之交付應先於貨物之交付,初不因出賣人 直接將貨物出售於國外買受人,抑出售於國內買受人轉售於國外買受 人而有不同。 三 債務人之給付需債權人之協力者,縱未約定債權人為協力行為之期限 ,然依一般社會觀念,債權人仍應於合理之期間內完成其協力行為。 倘因債權人不於合理期間完成協力行為,致債務人遲延給付者,尚難 謂係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未為給付,債務人自不負遲延責任。 四 於繼續性之買賣契約,買受人於收受出賣人所交付之標的物後,無正 當理由而不給付價金者,出賣人以買受人已不足信賴,其有不能受對 待給付之虞,為維護自身之利益而拒絕嗣後各筆貨物之交付者,衡諸 誠實信用原則及民法不安抗辯權之立法意旨,自難謂為不當。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十八條所加於法人之連帶賠償責任,以該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 表權之人,如清算人、公司之重整人等,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者 為限,若加損害者非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即與該條規定之責 任要件不符,該他人殊無據以請求連帶賠償之餘地。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一 民法第四百九十五條規定,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發生瑕 疵者,定作人除依同法第四百九十三條及第四百九十四條規定請求修 補或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報酬外,並得請求損害賠償。此之損害賠 償請求權,係本於承攬瑕疵擔保責任所生之請求權,與因債務之不完 全給付而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係不同之訴訟標的。本件上訴人依承 攬瑕疵擔保責任及不完全給付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損害, 係請求權之競合,各有其時效之規定。不完全給付損害賠償請求權應 適用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一般請求權十五年時效之規定,承攬人之瑕 疵擔保責任,依民法第四百九十八條至第五百零一條、第五百十四條 之規定,則有瑕疵發見期間及權利行使期間。原判決竟認上訴人主張 損害賠償請求權,不論係依承攬抑債務不履行關係,均應優先適用民 法第四百九十九條之時效規定,其法律見解,自有違誤。 二 定作人依民法第四百九十五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以瑕疵因可歸責於 承攬人之事由而生者為限,此係承攬人對定作人之瑕疵擔保責任內容 之一。而瑕疵擔保責任乃法定責任,不以承攬人有故意或過失為必要 ,即承攬人應負無過失責任。又債務人原有給付之責任,僅於有特別 情事,始得免責,乃債法之大原則。我民法係以不可歸責於債務人之 事由為免給付之原因,此觀民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 項之規定自明。故債務人欲免為給付者,應就歸責事由之不存在即無 故意或過失負舉證責任。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依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二項規 定,固僅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他債務人同免其責任,惟民法第一百八 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僱用人賠償損害時,對於侵權行為之受僱人有求償權 ,則僱用人與受僱人間並無應分擔部分可言,倘被害人對為侵權行為之受 僱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消滅時效業已完成,僱用人自得援用該受僱人之時 效利益,拒絕全部給付,不以該受僱人已為時效抗辯為必要。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查載貨證券具有換取或繳還證券之性質。運送貨物經發給載貨證券者,貨 物之交付,憑載貨證券為之。即使為實際之受貨人,苟不將載貨證券提出 及交還,依海商法第一百零四條準用民法第六百三十條規定,仍不得請求 交付運送物 (見:本院六十七年台上字第一二二九號判例) 。又載貨證券 有數份者,其不在目的港請求交付貨物時,運送人或船長非接受載貨證券 之全數,不得為貨物之交付,此觀海商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項之規定自明 。本件系爭貨物之運送,經上訴人積瑪傳斯公司簽有三份載貨證券,被上 訴人僅持有原受貨人漢旭公司所讓與之一份,既為原審所合法確定之事實 ,則被上訴人於非屬「目的港」之我國境內請求交付貨物時,依上說明, 積瑪傳斯公司猶不得為貨物之交付。是該貨物如因毀損,而有原審所稱損 害賠償請求權之「衍生」,於前述被上訴人未持有全數載貨證券之情況下 ,是否反可認為其已當然受讓系爭貨物之權利,得對上訴人請求賠償損害 ,即待澄清。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者,買受人得類推適用民法第二 百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或類推適用給付遲延之法則,請求 補正或賠償損害,並有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之適用。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依民法第四百九十五條規定,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發生瑕疵 者,定作人除依同法第四百九十三條及第四百九十四條規定請求修補或解 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報酬外,並得請求損害賠償。此之損害賠償請求權, 係指本於承攬瑕疵擔保責任所生之請求權,此與因債務之不完全給付而類 推適用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係不同之訴訟標的。 上訴人依承攬瑕疵擔保責任及債務不履行,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損害,係請 求權之競合,各有其時效之規定,且民法第四百九十九條係瑕疵發現期間 ,非時效期間之規定。原審竟認應優先適用民法第四百九十九條之時效規 定,其法律上之見解,即有可議。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 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所謂「執行職務」,應 包括外觀上足認為法人之職務行為,或與職務行為在社會觀念上有適當牽 連關係之行為在內。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一) 運送人係託運貨物之直接他主占有人,託運人則為間接自主占有人 。在託運人將載貨證券交付於有受領權利之人以前,託運人仍為託 運貨物之所有人,此所有權不因運送人將託運貨物轉託他人運送而 受影響。 (二) 運送人於與託運人訂立運送契約後,將貨物轉託他人運送者,該第 二運送人在輔助第一運送人履行運送契約義務之過程中,因故意或 過失不法侵害託運人或載貨證券持有人之權利時,託運人或載貨證 券持有人得依運送契約或載貨證券之法律關係,請求第一運送人賠 償損害,亦非不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第二運送人為賠償。
-----------------------------------------------------
裁判案由: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 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二十八條固定有明文。惟上訴人陳○輝 係上訴人固貝公司之業務主任,僅負責辦理有關訂貨及付款事宜,似非上 訴人公司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原審遽認上訴人固貝公司應依民法 第二十八條規定,與上訴人陳○輝負連帶賠償損害、銷燬包裝匣卡上仿冒 之商標,及刊登原判決與上開刑事判決主文於新聞紙之責任,即有可議。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依民法第二百零二條前段規定,債務人固得 按給付時、給付地之市價,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倘債權人請求給 付,則惟有依債之本旨請求債務人以外國通用貨幣給付之。又關於管理外 匯條例第六條之一、第七條、第十三條規定,業經行政院於七十六年七月 十五日以台財字第一五七六七號函,依同條例第二十六條之一規定,自 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起停止適用,債務人已無不能給付美金之情形。原審 既認上訴人依商標法第六十六條第一項第三款但書規定應連帶賠償被上訴 人美金三萬四千八百元,乃竟命上訴人按起訴時之匯率折付新台幣,亦有 未合。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三百十二條所稱之第三人代位權係一種法律規定之債權移轉,該第 三人為清償後,即得按其限度,居於債權人之地位,逕以自己名義代位行 使債權人之權利,無待乎債權人之再行移轉。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本件原審就系爭真仿品自行以肉眼勘驗核對,認上訴人所使用之綠色三角 形與內填商標名稱之黑框四邊形相疊之圖樣,與照片圖中被上訴人之商標 圖樣近似,惟如何判斷系爭商標近似之心證理由,未於判決理由項下記明 ,遽以推測之詞,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自屬判決不備理由。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依商標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商標專用權人,雖得請求由侵害商標專用權者 負擔費用,將認定侵害商標專用權情事之判決內容全部或一部登載新聞紙 。惟此乃屬被害人請求為回復信譽之處分,其方法及範圍如何方為適當, 法院仍應參酌被害人之請求及其身分、地位、被害程度等各種情事而為裁 量。本件原審就被上訴人請求登載新聞紙部分,認為上訴人應將原審判決 書全文以標題套紅五十級粗體字,內容用仿宋五號字體刊載於全省版經濟 日報及工商時報第一版各一日,費用由上訴人連帶負擔。而未說明其審酌 裁量之依據,亦有未洽。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係被上訴人於五十九年與○○公司簽訂代理契約五年後之六十四年 間,始將○○公司之○○標誌申請註冊商標,更於七十六年將○○公司法 人名稱中之特取部分「TOMBO」及中文譯義「○○」註冊為聯合商標 ,而註冊後僅生產一種口琴,其餘所需樂器則自日本進口等情。被上訴人 主張上訴人意圖以日本早已存在之品牌註冊商標而寡占該外國產品在國內 之市場等語,即非無可採。上訴人所為,自與商標法保障消費者利益之目 的有違。被上訴人進口之口琴與上訴人自製者既無引起消費者混淆之虞, 則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進口日本○○牌樂器,侵害其商標專用權,請求禁 止被上訴人使用所進口樂器之原有標誌及原製造公司之特取名稱,並賠償 損害,暨將聲明事項刊登報紙,即無理由。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一項所謂被害人與有過失,祗須其行為與加害人之行 為,為損害之共同原因,而其過失行為並有助成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者,即 屬相當,不問加害人應負故意、過失或無過失責任,均有該條項規定之適 用。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再審之訴必對於確定判決始得提起,若其判決並未確定,則其提起再審之 訴,即不得謂為合法。又許上訴之判決,當事人若在上訴期間內提起合法 之上訴者,則阻斷判決之確定,直至其上訴因無理由,經判決駁回確定時 ,始與上訴審判決一併確定,此觀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九十六條第一項前段 、第三百九十八條第一項之規定自明。查本件第二審就再審被告請求再審 原告連帶賠償醫藥費損失及精神慰藉金部分所為再審被告不利之判決,乃 許再審被告上訴第三審之判決,再審被告於上訴期間內提起合法上訴,而 經本院判決將此部分廢棄發回第二審法院更為審理,依據前開條文說明, 自無判決已經確定可言,再審原告對本院前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自非合 法。
-----------------------------------------------------
裁判案由:
國家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所謂殯葬費係指收殮及埋葬費用而言,此等費用是否必要,應斟酌當地喪 禮習俗及宗教上之儀式定之。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9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按標法之制定,係為保障商標專用權及消費者利益,以促進工商業之正常 發展。是商標之作用,乃在表彰自己所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批發或 經紀之商品,以使一般購買者認識該商標之產品,並藉以辨別商品之來源 與信譽,故商標法所稱商標之使用,係指將商標用於商品或其包裝或容器 之上,行銷國內市場或外銷而言。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6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按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債務人得按給付時給付地之市價,以中華 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為民法第二百零二條前段所明定。故以外國貨幣定 給付額者,債務人固得以外國貨幣為給付;倘債權人請求給付,則惟有依 債之本旨,請求債務人以外國通用貨幣給付之。又關於管理外匯條例第六 條之一、第七條、第十三條規定,業經行政院於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以台 76財字第一五七六七號函,依同條例第二十六條之一,定自七十六年七月 十五日起停止適用,債務人已無不能給付美金之情形。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負損害賠償責任者,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此觀民法第二百十三 條第一項之規定自明。上訴人既主張袁光模詐騙伊之股票,則得訴請賠償 返還者,應為其被詐騙之股票。但依上訴人起訴狀之記載,沈潤華係以股 票暫存證向其換取股票;上訴於原審時亦承認沈潤華拿暫存證來換股票云 云。並未主張受詐騙之股票與其現執有股票暫存證所記載之股票相同。是 縱上訴人係被詐騙,其被詐騙者,乃與其執有之股票暫存證所記載之股票 等值之其他股票,並非該記載之股票。上訴人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訴 請被上訴人返還股票暫存證上所記載之股票,於法即屬無據。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損害之數額時,法院應斟酌損害之原因 及其他一切情事,依自由心證定其數額,不得以其數額未能證明,即駁回 其請求。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6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所謂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者,例如侵害 者為金錢,則應返還金錢,如所侵害者為取得利益之物,則於返還原物外 ,更應給付金錢抵償其所得利益始克回復原狀。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4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按侵占他人股票者,以背書之方式,將股票回復為原所有人所有,亦不失 為一種回復原狀之損害賠償方法。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7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原審認定被上訴人係以黑白色登記之圖形,申請著作權註冊,然則究係該 鱷魚、猩猩、海龜素描之圖形為著作權標的,抑或該圖形別有獨特之創意 ,不容他人以立體製作類似之成品,並滋疑義。有待事實審法院函詢有關 機關,以利判斷。原審未探求被上訴人著作權之內容如何,遽以比對上訴 人製品之平面造型、姿勢及線條與被上訴人之圖形著作幾近相同,因而為 上訴人不利之判斷,殊嫌疏略。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10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關於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以實際上受有損害為成立要件。被上訴 人對於耀○公司之債權,經執行法院實施分配後,雖未全額受償。惟被上 訴人就該未受償之債權對於耀○公司依然存在,仍可再向耀○公司求償。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鑑定費十一萬元,係被上訴人於自訴上訴人蔡○誼違反著作權法乙案審理 中,為證明上訴人之北極星電腦確有翻印、仿製被上訴人之「基本輸出入 系統」電腦程式,而由刑事庭將有關資料函請電子工業研究所鑑定之費用 ,似屬被上訴人因提供證據而支出,能否謂係上訴人之侵權行為所生財產 上之損害,應由上訴人負賠償責任,自有審酌之餘地。
-----------------------------------------------------
裁判案由:
給付違約金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4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法人之一切事務,對外均由其法定代理人代表行之,故法定代理人代表法 人所為之行為,即屬法人之行為,其因此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該行為人尚 須與法人負連帶賠償之責任,此觀民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之規定自 明。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破產而解散者外,應行清算,於清算範圍內,視 為尚未解散;清算人應於清算開始及完結時,向法院聲報,否則公司之清 算程序尚難認為已終結。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1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所定連帶賠償責任,係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並非侵權 行為上之責任。故其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應適用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之規 定。原審認應適用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條之規定,即有違誤。
-----------------------------------------------------
裁判案由:
給付資遣費
裁判日期:
民國 77 年 05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被上訴人蔡焜山為被上訴人台灣夾板公司之負責人,該公司於七十三年十 二月二十七日、七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將僱用之工人即上訴人資遣,雖違 反勞動基準法第十七條規定,未發給勞工資遣費,蔡焜山因而受勞動基準 法 (第七十八條) 罰金之處罰,但蔡焜山無民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之連帶賠 償責任。蓋民法第二十八條係規定法人因其董事執行職務,所加害於他人 之損害,法人與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本件上訴人對台灣夾板公司資遣 費之請求,竟要求董事共負賠償責任,適屬相反,與該條規定不合。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4 年 04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專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為專利法第八十一條所明定 。原判決既認定被上訴人賴某為被上訴人中○塑膠有限公司及第一審共同 被告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負責人,以各該公司名義仿照上訴人已取得 專利之「免刀塑膠帶」,亦即有侵害上訴人專利權之行為。依一般經驗法 則,此仿造專利品之行為,不唯侵害專利權人之商譽,更因而減少專利權 人在同一時地販賣專利品獲利之機會。原判決竟謂不能因此認為上訴人受 有損害。其立論殊有可議,亦與一般經驗法則有違。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3 年 11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所定董事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 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 為成立之條件。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2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運送物喪失之賠償方法及範圍,民法第六百三十八條既另有規定,自無依 據同法第二百十三條所定應認先行請求回復原狀之餘地。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1 年 12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縣政府之行政處分,雖經撤銷而失效,但其職員執行職務,仍屬公權力之 行使,並不構成民法上之侵權行為,殊無依民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之餘地 。   
-----------------------------------------------------
裁判案由:
禁止施工
裁判日期:
民國 71 年 03 月 03 日
裁判要旨:
按行政機關之行政處分,係屬公權力之行使,縱其處分內容不當或違法, 而被其上級機關撤銷,亦僅得於依有關法律 (如國家賠償法第二條) 應負 損害賠償責任時,始得對之請求賠償,若無有關法律可資依據,尚不得僅 依民法規定命行政機關負損害賠償責任。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1 年 02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公務員執行職務,故意或過失侵害上訴人之權利,在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既無命公務機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規定。而公務員與行政機關間,又 非僱傭關係,亦無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之適用。再公務員與行政機關 間之關係,亦不同於法人與其董事或職員間之關係,尤無適用民法第二十 八條規定之餘地。
-----------------------------------------------------
裁判案由:
回復原狀
裁判日期:
民國 70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 利益者,在未依訴願法提起訴願由其上級機關撤銷該行政處分以前,司法 機關尚難否認其效力。
-----------------------------------------------------
裁判案由:
拆屋還地
裁判日期:
民國 69 年 02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按以無權占有請求返還所有物,係所有人本於所人本於所權之權能以排除 侵害,與侵權行為請求回復原狀,則係基於債之關係以賠償其損害,兩者 法律關係迥異,不能混淆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