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條 不當得利返還標的物

民法第181條 不當得利返還標的物
1.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


裁判案由:
請求給付電費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3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在指示給付關係中,其給付關係分別存在於指示人與被指示人、及指示人 與領取人間,至被指示人與領取人間,則僅發生履行關係,並無給付關係 存在。又受益人所得利益,倘係經由他人之給付行為而來,則就同一受利 益客體,不能同時因非給付方式而取得,而成立非給付不當得利。
-----------------------------------------------------
裁判案由: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11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惟按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 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 額,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定有明文。所謂依其他情形不能返還,應依社會 通念決定之,凡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依社會通常觀念,已無法強制 債務人返還者,即屬之。又所謂同時履行抗辯,係指雙務契約當事人因互 負債務,一方當事人於他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其作 用僅係暫時拒絕自己之給付,延緩他方行使權利,其拒絕給付,非因原負 債務履行期未屆至之故。是法院於命被告給付之判決,附以原告為對待給 付之條件者,僅係被告於原告提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而已, 與原負債務之履行期屆至無涉,自不得謂於原告提出對待給付之前,因履 行期未屆至,不生給付不能之問題。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01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按不當得利受領人所受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 ,此觀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但書規定自明。所謂所受利益依其他情形不能 返還者,如受領利益本身之滅失、被盜或遺失,及受領人將受領標的物出 售、贈與或與他人之物互易而移轉其所有權,均屬之。又該價額之計算, 應以其價額償還義務成立時之客觀交易價值定之。
-----------------------------------------------------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10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指示人依補償關係(資金關係或填補關係)指示被指示人將財產給付領取 人之指示給付關係,其給付關係係存在於指示人與被指示人及指示人與領 取人之間;至於被指示人與領取人間,因領取人係基於其與指示人之對價 關係,由指示人指示被指示人向領取人為給付,該二人間僅發生履行關係 (給與關係或出捐關係),而不發生給付關係。
-----------------------------------------------------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為施政需要而須拆遷違章建築戶,嗣許該違章建築戶在他處公有 土地重建屋舍,以資安置,不過僅為行政上基於安民、撫民俾便行政事務 推動所為之公法上單方施惠行為,此與民事使用借貸乃當事人雙方就一方 無償以物貸與他方使用,他方允於使用後返還其物等必要之點意思表示合 致而成立私法上契約,並不相同。行政機關所為安置通常並無允許違章建 築戶得永久無償使用公有土地之意,蓋公有土地乃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興 辦各項公共事務之基礎之一,其使用方式攸關全民福祉,倘得供特定人士 無償使用,要非事理之平,亦與公平原則相違,由此益見該等安置行為誠 與使用借貸需具「無償使用」要件有間。是以,行政機關對違章建築戶所 為安置之公法上施惠行為,並不具備成立使用借貸契約之私法上效果意思 ,亦不得執為私法上有權占有之依據。 裁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裁判案由:
不當得利等(專利權權利歸屬)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6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四百十二條以下所稱附有負擔之贈與,係指贈與契約附有約款, 使受贈人負擔應為一定給付之債務者而言。該負擔係一種附款,乃贈與契 約之一部,本質上仍為贈與,以贈與為主、負擔為從,並無兩相對酬或互 為對價之性質。故附有負擔之贈與,屬於單務、無償契約,而非雙務、有 償契約,倘契約當事人雙方約定之給付債務,係互為對價或兩相對酬關係 ,而非附有負擔之贈與時,即應適用雙務或有償契約之規定,初無適用民 法第四百十二條第一項撤銷贈與規定之餘地。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4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 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固為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 所規定,然此所謂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授與他人,必須本人有具體可 徵之積極行為,足以表見其將代理權授與他人之事實,方足當之。倘無此 事實,即不應令其對第三人負授權人之責任。按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後段 所謂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係指知他人表示為其代 理人而與相對人為法律行為時,原即應為反對之表示,使其代理行為無從 成立,以保護善意之第三人,竟因其不為反對之意思表示,致第三人誤認 代理人確有代理權而與之成立法律行為,自應負授權人之責任者而言。如 於法律行為成立後,知其情事而未為反對之表示,對業已成立之法律行為 已不生影響,自難令負授權人之責任。
-----------------------------------------------------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等再審之訴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1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區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 」,前者係基於受損人有目的及有意識之給付而發生之不當得利,後者乃 由於給付以外之行為(受損人、受益人、第三人之行為)或法律規定所成 立之不當得利。而在「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中之「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 」,凡因侵害歸屬於他人權益內容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欠缺正當性 ;亦即以侵害行為取得應歸屬他人權益內容的利益,而不具保有利益之正 當性,即應構成無法律上之原因,而成立不當得利。
-----------------------------------------------------
裁判案由:
交付支票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4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確定之終局判決有既判力者,除別有規定外,限於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此 觀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規定即明。於後訴訟之訴訟標的與前訴訟之 訴訟標的同一(本院十九年度上字第二七八號判例參照)、相反而矛盾( 本院二十六年度渝上字第一一六一號判例參照),或前訴訟之訴訟標的係 後訴訟請求之先決法律關係者(本院二十九年度上字第九七五號判例參照 ),固有上開規定之適用。但後訴訟之訴訟標的為前訴訟之先決法律關係 者,前訴訟判決理由中之判斷,對於後訴訟尚不具既判力。至後訴訟是否 應受前訴訟判決理由中判斷之拘束,以符程序法上之誠信原則,要係別一 問題。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載貨證券具有換取、繳還或物權移轉證券之性質,運送貨物,經發給載貨 證券者,貨物之交付,須憑載貨證券為之。故在簽發記名式載貨證券之情 形,載貨證券上所記載之「受貨人」,並非當然即為海商法第五十六條第 一項所稱之「有受領權利人」,必該「受貨人」兼持有載貨證券始得成為 「有受領權利人」,運送人亦須交付貨物與該「有受領權利人」後,其貨 物交清之責任方能謂為終了,此觀海商法第六十條第一項準用民法第六百 二十九條、第六百三十條之規定自明。
-----------------------------------------------------
裁判案由:
給付承攬報酬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查本件工程招標方式係依政府採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以限 制性招標行之,為兩造所不爭執,並為原審確定之事實,而政府採購法第 十八條第一至四項規定招標方式分為公開招標、選擇性招標及限制性招標 三種,所稱公開招標,指以公告方式邀請不特定廠商投標,所稱選擇性招 標,指以公告方式預先依一定資格條件辦理廠商資格審查後,再行邀請符 合資格之廠商投標,所稱限制性招標,指不經公告程序,邀請二家以上廠 商比價或僅邀請一家廠商議價,足見限制性招標係屬條件最為寬鬆及便捷 之方式,因之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一至十六款乃規定須符合各該款情 形者,方得採取限制性招標,如不符合各該款情形者,仍應視其情形以公 開或選擇性招標方式採購之。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主張不動產物權之登記有無效之原因,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 塗銷登記者,依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其請求權,因十五年間不行使 而消滅。而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所受 之利益者,依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但書之規定,固應償還其價額,惟其所 應償還之價額及所受之利益,性質上具有同一性,自應自原請求權得行使 時起算消滅時效,不得各別起算其消滅時效。
-----------------------------------------------------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登記(確認委任關係不存在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長經改選者,應由代表公司之董事申請為變更之登記 ,而非申請為塗銷之登記,此觀公司法第四百十八條、第四百十九條、第 四百二十條、第四百二十七條、第四百二十八條之規定自明。上訴人因辭 職而喪失被上訴人公司董事長之資格,其請求被上訴人協同辦理塗銷以其 名義為被上訴人公司董事長之登記,自屬不合。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等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按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負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 有訂定外,由他方所受領之給付物,應返還之,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第一 款定有明文。負回復原狀義務之當事人,如應返還之物有毀損、滅失,或 其他事由致不能返還者,則依同條第六款之規定,應償還其價額,惟此係 就契約解除當時有上開情事者而言,乃契約解除之回復原狀,係因解除而 新發生之義務,其內容並於解除效力發生時確定,故契約解除之效力發生 以後,始有不能返還之情事者,即不可再援解除契約回復原狀規定,請求 償還其價額。
-----------------------------------------------------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分別為債之發生原因之一,其成立要件與效果各別 ,前者為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後者則為無法律上之原 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因而適法之無因管理,本人之受利益,既係 基於法律所允許之管理人無因管理行為,自非無法律上之原因,僅管理人 即債權人對於本人即債權人對於本人即債務人取得必要或有益費用償還請 求權、債務清償請求權及損害賠請求權;至不當得利之受害人即債權人對 於不當得利之受領人即債務人則取得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二者不得牽混 。
-----------------------------------------------------
裁判案由: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 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 (民 法第一百八十一條) 。所謂「依其利益之性質不能返還者」,係指原物之 用益,如利用耕牛犁田,為受領人服勞務,均屬之;而「依其他情形不能 返還者」,如原物業已毀損或滅失固屬之,如因法律之禁止規定而不能返 還者,亦應包括在內,以資公允。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4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四款規定,因不法原因而為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 。所謂不法原因係指給付之原因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而言,非謂凡違 反強制或禁止規定之行為均屬之。蓋法律禁止或強制規定,或因國家政策 考量之結果,若概指為不法原因之給付而謂已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將有 失衡平。 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所受利益外,如本於 該利益更有所取得,固應併予返還,若事實上無更有所取得者,即無返還 義務。本件上訴人依無效買賣契約所得利益,為定金之受領,被上訴人未 證明上訴人本於收受之定金而更有所取得,其請求上訴人按一般躉售物價 指數加成給付並計付利息,於法難認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