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條 給與受領證書或返還債權證書之效力

民法第325條 給與受領證書或返還債權證書之效力
1.關於利息或其他定期給付,如債權人給與受領一期給付之證書,未為他期之保留者,推定其以前各期之給付已為清償。
2.如債權人給與受領原本之證書者,推定其利息亦已受領。
3.債權證書已返還者,推定其債之關係消滅。


裁判案由:
返還借款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債權證書之返還,通常須在清償債務之後,故已返還債權證書者,推定其 債之關係已消滅,此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三項所由設。依此反面解釋, 苟債權證書尚未返還,自難遽為債之關係已消滅之推斷。
-----------------------------------------------------
裁判案由:
請求拆屋還地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債權證書,乃債權人與債務人間債之關係之證明文件,債權證書之返還, 通常係在清償債務之後﹔而土地所有權狀,則為土地所有人對於土地權利 之證明文件,土地所有權狀之交付,未必與土地買賣有關。兩者性質並不 相同,亦非類似,原審類推適用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債權 證書已返還者,推定其債之關係消滅。」,認呂○龍既將系爭土地所有權 狀交付買受人王○源,應推定買賣價金之債業已消滅,自有可議。
-----------------------------------------------------
裁判案由:
租佃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4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按給付如兼須債權人之行為時,債務人固得以準備給付之情事通知債權人 ,以代提出。惟其給付,事實上須確有準備,亦即債務人就其應為之給付 行為,須已完成,如其自己應為之行為並未完成,縱為準備給付之通知, 仍不生提出之效力。
-----------------------------------------------------
裁判案由:
租佃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10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按有確定期限之債務,因兼須債權人之行為,而債權人於期限屆至時,仍 不為其行為,致債務人未為給付者,應認為自期限屆至,即生債權人受領 遲延之效果,債務人無須預先依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但書規定,以準備給 付之事情,通知債權人,以代提出。本件上訴人依租約應於每年十二月赴 被上訴人處受領租金而未前往收取,即應負受領遲延之責任,債務人縱未 以言詞提出,亦不生給付遲延之問題。
-----------------------------------------------------
裁判案由:
給付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 72 年 12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一項所謂之定期給付,係指與利息同等性質之債權 而言。至於普通之買賣價金,雖約定分期給付,仍屬於普通債權,無該條 項之適用。
-----------------------------------------------------
裁判案由:
給付貨款
裁判日期:
民國 70 年 08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債權人已將債權證書交還者,依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既推定債 之關係消滅,若債權人主張債權證書之交還,並非由於債權消滅之故,則 其就此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不得仍命債務人就其債務已經清償之事實舉證 。至債權人受領貨款之清償,有未簽發統一發票,尚不影響上述法律推定 之效力。
-----------------------------------------------------
裁判案由:
返還輸美紡織品配額
裁判日期:
民國 70 年 05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三項所謂債權證書已返還者,必須債權人自行返還 債務人,始足當之。如由債權人以外之第三人將債權證書交付債務人,除 該第三人享有代理權限外,自與債權人返還債權證書有間,應無民法第三 百二十五條第三項之適用。
-----------------------------------------------------
裁判案由:
遷讓房屋
裁判日期:
民國 70 年 04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一項所定:「關於利息或其他定期給付,如債權人 給與受領一期給付之證書,未為他期之保留者,推定其以前各期之給付已 為清償」,係指債權人任意給與受領一期給付之證書而言,如僅由債務人 向法院提存,並無債權人向債務人給付與受領一期給付證書之情形,自無 該條所定推定效力之適用。
-----------------------------------------------------
裁判案由:
租佃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 69 年 05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所謂連帶債權,係指多數債權人有同一目的之數個債權,得各自或共同請 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而債務人對於其中任何一人為全部給付即可消滅其 債務者而言,與公同共有之債權為一個權利,其債務僅得向公同共有人全 體清償始生消滅債務之效力者,迥不相同。(已審編為判例)